大约五六岁时,与父亲打赌,赌王翦到底带了多少兵马攻灭了楚国。我侥幸赢得一块在当时的上海尚不多见的哈蜜瓜。从此就做起名山事业的梦,逐渐蓄起书来。小小一块哈蜜瓜竟成了我许身文史之学的饵药,至今想来,犹觉亏得慌。 真正领略搬书苦乐,是进大学大量藏...
读书于我,犹如人生需要食粮般不可或缺。20 多年来的读书生活,使我深深感到,读书不仅是我人生知识、精神力量的主要源泉,而且已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大乐趣。 在我看来,读书的过程是陶冶人的情操、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,是养志的过程。 我的读书生活,体会最...
一旦独守蜗居,把电话挂起,伴案前一盏孤灯,展卷静读,我便喜欢将自己置身思想的跑马场,在书中纵情驰聘。 读书,我觉得自己像一个孩子,在知识的沙滩上聚精会神地捡拾着贝壳,那一串脚印,歪斜而坚实,手中拾到的贝壳尽管是很少的几枚,可在阳光下却五色焕...
人们常说,看一个人的书房,就能大体知道其经历、趣味与修养,这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。看一个人父亲的书房,同样可以大体预测孩子将来的趣味与修养;只是个人经历受外在环境影响太大,远不是书房的氛围所能笼罩。可这一切有待几十年后事实的印证,无法马上拿...
有人说藏书是一乐儿。乐儿在何处?得失寸心知。有人说藏书是一累。累在何处?有时书累人,而更多的是人累书,别有番滋味在心头。 书之与文人,有如宝刀、名剑之与武土,得之乐陶陶,失之惜惶惶。林冲于汴梁街头得宝刀,爱不释手,为与高太尉比刀,误入白虎堂...
《吴晗传》(北京出版社出版)是我和王宏志合写的。就我个人来说, 1961 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,分配在北京市历史学会,和吴晗一起工作多年,吴晗的为人和他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心,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,这是我想写《吴晗传》的思想基...
本书初版是 1957 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,书名为《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》。在这以前的 1953 年,原稿就已在《中国青年》连载。修订本改名为《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》,在湖南出版,也是 10 年前的事了。后来辽宁人民出版社愿意重印此书,趁此机会我又...
我与书已有 80 多年的缘份,至今对数学、文学、哲学类书籍仍然爱不释手,这倒不是因为退居二线之后时间稍有空余之故,而是几十年来养成了读书习惯。 小时候在浙江平阳乡下,根本读不到什么书,只把家中仅有的几本古书翻出来读,《东周列国志》就是其中之一。...
昨夜读了一本《黎阳郁氏家谱》。线装,分十二卷,180 页,订成三册,仿木刻的铅印本。 我本姓郁,这本书就是我所属那个家族的家谱。 我一直看不起这样的书。它在我身边有十年以上的时间,我从没有产生过想去读一读它的念头。说心里话,我从来没有把它看作是...
我在青年中年时期,逛旧书店是一件乐事。那时无论是国内或国外,旧书店主人一般都很和蔼。你走进店门,主人任凭你巡视翻阅,不加干涉,有时还跟你攀谈,主动取出你感兴趣的书给你看。人们从中感到温暖,好像不是在进行商品交易。因此也就往往有意外的收获,...
疾风在窗前不停地呼啸着,卷起了层层风沙。漫天的落叶在空中漫无目的的打着旋儿坐在教...
花落翩翩,岁月荏苒,伫倚窗前,翻开我人生的书,默读着父亲浓浓的爱 夏日的早上,当...
春天,是万物复苏、朝气蓬勃的季节。她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与活力。她带着温暖的春风悄然...
小草,看似是一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植物。但我爱草,欣赏草,崇拜草,赞美草,它不但...
阳光明媚的一天,太阳和煦的散发着暖阳,草的清新,花的芳香,泥土的清香和那一排排士...
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,春去秋来,你的爱已无声,多想靠近你,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等你。...